白色情人节

白色情人节

最早诞生于1977年,由日本福冈市博多区的菓子(甜点)制造商“石村万盛堂(日语:石村萬盛堂)”所发起。早于1905年创业的“石村万盛堂”,以一种由蛋黄做的日本传统甜点“鸡卵素面”起家。由于每次做鸡卵素面时都剩下大量蛋白,石村先生灵机一触,遂引入国外的棉花糖生产技术制成软心棉花糖“鹤乃子”,成为当时福冈的潮流甜点。1977年,第三代传人石村僐悟接棒,为再度刺激销售,他便想到以“3月14日,是情人节后向爱人回礼的日子”来推销雪白的鹤乃子,以鼓吹收到心意的一方应该要回礼给对方,作为促销糖果的手段,节日最早称为“糖果赠送日”(日语:キャンデーを贈る日)。自1980年起,因为糖果所使用的砂糖是白色,所以改称为“白色情人节”。

不久后,巧克力制造商发现他们也可以在这个节日中获利,因此也开始促销白色的巧克力。现在,在这一天要回礼时,除了糖果与白巧克力之外,还包括其他各种礼品。

根据日本全国饴菓子工业协同组合的解说,“白色情人节”定在3月14日的原因是由于公元3世纪时,罗马帝国皇帝克劳狄二世因为外敌入侵和军阀割据,宣布废弃所有婚约,下令全帝国境内的男子都要从军。一名叫华伦泰(Sanctus Valentinus)的神父没有遵照这个旨意,而继续为相恋的男女举行婚礼。事情被告发后,刚帮一对恋人证完婚的华伦泰神父被逮捕,恋人们逃过一劫,公元270年2月14日华伦泰被处决。而在一个月后的3月14日,这对获救的恋人宣誓,他们的恋情将至死不渝,为纪念这天于是另定为白色情人节。华伦泰被处死虽然确实是情人节起源的传说,但一个月后的3月14日宣誓则完全没有历史根据。

相关推荐